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资讯中心 >> 医学动态

细菌感染致血浆游离脂肪酸升高机制有新解

  长期以来,临床上发现细菌感染伴随着血浆游离脂肪酸升高。脂肪酸升高不仅为细菌感染和发烧的机体提供必要的能量物质,也损害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敏感性。一般认为,肾上腺素是细菌感染时体内刺激脂肪分解的主要激素。

  不过,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徐国恒教授以及俎鲁霞博士近日在国际著名期刊《生物化学杂志》(JBC)网络版发表的论文却提出了新的解释。

  他们发现,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脂多糖成分———内毒素,可直接刺激脂肪细胞甘油三酯水解释放游离脂肪酸。这种水解,主要是通过脂肪细胞TLR4和ERK信号介导的,在TLR4缺陷动物和脂肪细胞,内毒素不再能够刺激甘油三酯水解和升高血浆游离脂肪酸。

  徐国恒教授的这项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表明脂肪细胞也是细菌内毒素的直接靶标,揭示了细菌内毒素刺激脂肪细胞甘油三酯水解的作用及其机制,为革兰氏细菌感染病人血浆游离脂肪酸升高和胰岛素抵抗等临床现象的发生机理,提供了新的解释。

  据了解,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完成。

科技日报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资讯中心 >> 医学动态
 相关内容
 ·湖南溆浦感染人禽流感患者基本康复 近期可出院 [2009-2-6]
 ·江西将引入第三方调处机制 破解医患纠纷难题 [2009-2-6]
 ·浙江发现两例疟疾患者 属国外感染本地发病病例 [2009-2-3]
 ·天津市高度警戒人感染禽流感 目前尚未发现病例 [2009-2-2]
 ·如何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009-1-3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会有哪些临床表现? [2009-1-3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理改变 [2009-1-3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措施有哪些? [2009-1-3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该如何预防? [2009-1-30]
 ·细菌性肺炎概述 [2009-1-30]